屋面渗漏问题 较关键问题是:止水返梁一定得浇筑好,在止水返梁根部和砼楼板接触部位不能产生裂缝,屋面止水返梁较好和屋面**板一起浇筑成型,对于止水返梁*2次浇筑的,在浇筑之前,其根部一定要打毛,并进行植筋,在浇筑之前,先浇水湿润基层,用界面剂和毛刷反复刷界面,进一步毛化界面,浇筑的砼标号,和楼板层的标号相同,振捣一定要密实,不能在根部存在蜂窝麻面或者乱根的现象,浇筑成型后,在养护期,注意养护,防治裂纹,后期做找平层,同样要注意,在做防水时,一定要将接头做好,基层粘结部位不能有起砂的情况发生,防水材料建议选用合格的SBS防水卷材。如果是屋面转角变形缝,一定要将转角端伸入墙体结构层之内,设置滴水线条。 变形缝的渗漏问题,较普遍的渗漏是出现在止水返梁的根部,一但出现渗漏,特别难修补,特别是在全部工序已经结束时,更难修复,一有效的办法是在背水面(**层的顶棚的梁底板安装排水槽,排水槽安装的关键点在于:切断水顺梁流的情况,要让水全部流到排水槽内,具体细节见排水槽的做法。 地面抗震变形缝做法--地面抗震变形缝施工 基础变形缝 沉降缝要求将基础断开,缝两侧一般分可为双墙基础方案或单墙基础方案。 基础变形缝处墙体结构平面图如下图。 (1)双墙基础方案 双墙双条形基础且地面以上独立的结构单元都有封闭连续的纵横墙,结构空间刚度大。 但基础偏心受力,并在沉降时相互影响。 另一种做法是设双墙挑梁基础,特点是保证一侧墙下条形基础正常受压,另一侧采用纵向墙悬挑梁,梁上架设横向托墙梁,再做横墙。 这种方案适合于基础埋深相差较大或新旧建筑相毗邻的情况。 (2)单墙基础方案 单墙基础方案也叫挑梁式方案,即两侧墙体均为正常均匀受压条形基础。两基础之间互不影响,用上部结构出挑来实现变形缝的要求宽度。 这种方案适合于新旧建筑相毗连的情况。处理时应注意旧建筑与新建筑的沉降不同对楼地面标高的影响,一般要计算新建筑的预计沉降量。 变形缝国标做法:变形缝新型国标做法参照以下图集: 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《变形缝建筑构造(一)》(04CJ01-1) 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《变形缝建筑构造(二)》(04CJ01-2) 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《变形缝建筑构造(三)》(04CJ01-3) ●华北地区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/西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办公室《建筑构造专项图籍》(88JZ3) ●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《墙身,楼地面变形缝》(苏J09-2004) ●浙江省标准设计站《变形缝建筑构造》(2006浙J55) ●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《建筑变形缝构造及配件》(2003沪J/T-302) ●山东省标准设计办公室《变形缝建筑构造》(L05JT06) ●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《建筑变形缝构造图籍》(陕2006J 15) ●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《建筑变形缝构造图籍》(06J011) ●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**小组办公室《建筑变形缝构造图籍》(西南06J/T-304)。 1构建组成: 新型建筑变形缝主要有高强度连续挤压之作的铝合金框架,高强度,不锈钢中心板及中轴控制部件(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高强度黄铜)弹性(热塑)橡胶材料及相关构建组成 2:适用范围: 该系统可用建筑物楼。地面,墙面,吊顶,外墙,屋顶的个部位,缝宽可达到25-500. 对建筑无因温差,沉降,地震的引起的位移起到良好的保护或装饰作用,同时可以根据技术要求加装防水带,防火带以达到止水,防火要求。 3:新型建筑变形缝按构造特征和表面式可可分为: 内嵌型:凹槽内嵌富热塑橡胶带不需要拼接,胶条容易更换,颜色可由设计人员确定。 该系统可应用于建筑物楼/地面,内嵌,平**的各个部位,缝隙宽度可达25-300mm 卡锁式:金属盖板与铝合金框架咬合安装便捷。该系统可用于建筑物楼/地面,内嵌,平**的各个部位,缝隙宽度可以达到25-300mm 盖板式:中轴控制杆通过古典见与金属中心盖板链接。中心板与楼/地面结合平整该系统可用于建筑物楼/楼/地面,内嵌,平**的各个部位,缝隙宽度可达25-300 用于建筑物楼/楼/地面,内墙,吊顶的各个部位盖板需要色彩可用氟碳漆喷涂或木纹处理 用于建筑外墙,内墙的盖板需要色彩可采用氟碳漆喷涂处理。